九華山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
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游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 117°,北緯30°。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臺、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峰云海、平岡積雪、天臺曉日、舒潭印月、閔園竹海、鳳凰古松等。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余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當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數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嘆:“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后,新辟八大景區,百余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云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贊嘆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區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臺、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勝境。九華山現有寺廟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景旅游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游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后人便削其舊號,易九子山為九華山。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跡眾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圍內,奇峰疊起,怪石嶙峋,涌泉飛瀑,溪水潺潺。鳥語伴鐘鼓,云霧現奇松。自然風光十分迷人。
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眾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源于九華山各峰之間,逶迤秀麗,閃現于綠樹叢中。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跳玉,極為壯觀。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亂彈。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
游覽九華山最好的季節是3月至11月。
特產有九華云霧茶、黃精、天竺筷、紙扇等。以山筍、冬菇、野菜為原料做的“九華素食”,很受游客歡迎。(編輯:黃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