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育一流的產業技術工人——訪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四局集團總經理許寶成
時間:2013-03-06 08:34:19 來源:黃山酒店huangshan hotel/黃山馨園國際大酒店/黃山中鐵旅游有限公司/中國中鐵四局黃山療
“走工業化道路,是我們國家強大的必經之路,而如何走通這條路,首要的先決條件,就是有沒有一支正規化、制度化,擁有相當技術的產業工人隊伍。”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寶成表示,“培訓一支具有優秀技術、豐富經驗的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財富的持續積累和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以往一大批不具備開工條件的高精尖難工程——城市輕軌、地鐵、長大隧道、橋梁等,陸續開工,但在實際施工中,整個建筑施工領域卻面臨同一個問題:圖紙上的設計在成為實體的轉化過程中,缺乏嫻熟的產業技術工人。這一現象,不僅表現在建筑施工領域,而且覆蓋了中國全社會所有的工業體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許寶成有自己的理解。
他認為,首先要打造好產業工人培訓的平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完善,截至2012年底,全國在校中學生達7000萬人,而大學擴招后,每年進入大專及本科院校就讀的學生大概為700萬人,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不能接受高等教育,僅僅是在完成規定教育之后,就進入社會就業體系,從這個角度說,他們還并不具備謀生的一技之長。這意味著,這些年輕人在從學校進入社會的突然轉變中,缺乏必要的緩沖,即技能培訓。另據統計,截至2011年,我國中專技校數量近3000所,培養學生100多萬,學校的數量、學生的數量還遠遠不足。因此,增加中專技校的數量、增強中專技校的辦學力量、擴大中專技校的招生比例,最終將其納入如同義務教育并軌的教育體系,是解決批量培育產業工人的一條捷徑。
其次要構建好產業工人培訓的體系。產業工人的培訓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必須常變常新。另外,產業工人是流動的社會群體,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是東部優于西部,沿海好于內地,大量的產業工人往往是今年在這明年在那,因此,如何保持產業工人培訓的常態化、正規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社會和用人企業幾方聯合起來,構建一個完整的社會培訓體系,隨時隨地能為產業工人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
再次要完善好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障。這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但究其核心來說,一是完善社會勞動保障體系,這一點國家在做,成效非常顯著,主要是解決產業工人的醫療、就業等異地、異企的轉結問題;二是要完善產業工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個在同一行業干過幾十年的技術工人遠遠比一個經常換工種的技術工人經驗更豐富、技術更熟練,這是一個常識。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如何完善產業工人職業生涯規劃,并給予科學的指導,也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來源:工人日報)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財富的持續積累和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以往一大批不具備開工條件的高精尖難工程——城市輕軌、地鐵、長大隧道、橋梁等,陸續開工,但在實際施工中,整個建筑施工領域卻面臨同一個問題:圖紙上的設計在成為實體的轉化過程中,缺乏嫻熟的產業技術工人。這一現象,不僅表現在建筑施工領域,而且覆蓋了中國全社會所有的工業體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許寶成有自己的理解。
他認為,首先要打造好產業工人培訓的平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完善,截至2012年底,全國在校中學生達7000萬人,而大學擴招后,每年進入大專及本科院校就讀的學生大概為700萬人,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不能接受高等教育,僅僅是在完成規定教育之后,就進入社會就業體系,從這個角度說,他們還并不具備謀生的一技之長。這意味著,這些年輕人在從學校進入社會的突然轉變中,缺乏必要的緩沖,即技能培訓。另據統計,截至2011年,我國中專技校數量近3000所,培養學生100多萬,學校的數量、學生的數量還遠遠不足。因此,增加中專技校的數量、增強中專技校的辦學力量、擴大中專技校的招生比例,最終將其納入如同義務教育并軌的教育體系,是解決批量培育產業工人的一條捷徑。
其次要構建好產業工人培訓的體系。產業工人的培訓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必須常變常新。另外,產業工人是流動的社會群體,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是東部優于西部,沿海好于內地,大量的產業工人往往是今年在這明年在那,因此,如何保持產業工人培訓的常態化、正規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社會和用人企業幾方聯合起來,構建一個完整的社會培訓體系,隨時隨地能為產業工人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
再次要完善好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障。這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但究其核心來說,一是完善社會勞動保障體系,這一點國家在做,成效非常顯著,主要是解決產業工人的醫療、就業等異地、異企的轉結問題;二是要完善產業工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個在同一行業干過幾十年的技術工人遠遠比一個經常換工種的技術工人經驗更豐富、技術更熟練,這是一個常識。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如何完善產業工人職業生涯規劃,并給予科學的指導,也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來源:工人日報)